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07-07 06:00:04
根据《巴黎协定》要求,各国每5年必须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今年以来,中国紧锣密鼓制定新的2035年NDC目标,将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发布。新的量化目标将对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同样意味着各地区、各机构和各企业都需要编制新的低碳转型规划。
近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2025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年会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期间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为了尽快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转型金融框架,绿金委将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工作,支持首批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和落地,并同步支持第二批转型金融标准的编制工作。
在马骏看来,我国绿色金融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完善和提升绿色金融的下一个突破口在于发展转型金融。目前定义下的绿色金融无法全面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需要构建转型金融框架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快转型金融标准的落地,丰富股权类转型金融产品。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马骏
推动ISSB准则成为全球基准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评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造成的影响?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全球气候融资缺口?
马骏:实际上,美国不仅退出《巴黎协定》,还退出了一系列国际协议与公约机制,包括退出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辞去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职务等。
尽管美国在气候合作与可持续金融领域的一系列“退群”行为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前景的担忧,但从政府资金的角度来看,美国“退群”对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的实际影响相对有限。
目前实际发生的全球可持续投资总规模已达每年约3万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的绿色投资每年约为1.2万亿美元。这些投资绝大部分来自社会资金,而非政府财政资金。从全球可持续投资的资金构成来看,政府财政资金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仅在10%左右。
从国际援助角度来看,近年来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动员的气候资金不到1000亿美元,占全球可持续投资的需求量不到2%。而在这1000亿美元中,美国的贡献占比不到10%。
不过,美国的“退群”行为可能导致私营部门尤其是美国金融机构在气候融资上的信心不足,从而减少对气候融资的资金投入,这可能对全球气候融资造成较大潜在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美国“退群”背景下,国际社会如何推进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中国如何推动多边合作?
马骏:美国以外的国际社会,包括中国、欧洲、金砖国家等应该发挥更大的领导力,在制定标准、强化披露、提升碳市场功能、提供增信和能力建设等领域加倍努力,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可持续投资,以应对全球面临的气候挑战。
在具体举措上,首先要建立有兼容性的可持续金融标准。2020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提议下,中国和欧盟牵头发起了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下的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开始编制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旨在提升国际可持续金融标准的可比性、兼容性与一致性。工作组在2022年发布中欧共同分类目录(CGT)后,几乎所有的中国金融机构都使用CGT进行贴标,在境外开展绿色融资。下一步,应该推动该机制扩容,覆盖更多国家。
另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逐步统一各国可持续披露标准,推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准则成为全球基准。到目前为止,ISSB准则已经被包括中国在内的约40个国家和地区接纳。中国已经出台了“中国版ISSB准则”,即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这对于ISSB准则在全球推广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支持首批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和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您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国要加快发展转型金融,推动相关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马骏:发展转型金融首先需要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如何界定转型标准?如果缺乏清晰的界定标准,转型金融活动可能会出现“洗绿”“假转型”等风险,并进一步打击金融机构参与转型金融的积极性。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编制了4个行业(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的转型金融目录,还有7个行业正在编制。部分地区也主动编制并发布了转型金融目录,比如浙江省湖州市已经发布第二版转型金融目录,即将发布第三版。
目前定义下的绿色金融无法全面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需要构建转型金融框架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低碳转型。为了尽快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转型金融框架,绿金委将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工作,支持首批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和落地,并同步支持第二批转型金融标准的编制工作。
证券时报记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丰富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服务”,您对于丰富转型金融产品有何建议?
马骏:我国已有的转型金融产品以转型金融相关的贷款和债券为主,属于债务类融资工具,如转型贷款、转型债券、可持续挂钩贷款等。相较而言,股权类和保险类转型金融工具较少。
在实践中,许多转型企业有借助股权类转型金融工具扩充资本金的需求。应支持股权类基金的发展,包括政府产业基金、专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等参与转型金融,设立“转型基金”,对一些高质量的转型企业进行投资,可以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先行试点。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考虑推出股权类转型金融工具,包括“转型基金”等产品。
RWA可开拓绿色资产场景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业界开始兴起关于绿色资产代币化的讨论。您如何看待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前景?
马骏:绿色资产很适合作为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的应用场景。目前,中国香港地区正在积极推动RWA发展,可以看到协鑫能科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布局绿色资产RWA。
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RWA可以解决绿色资产投融资过程中的一大痛点——即如何追踪绿色资产相关环境与气候数据。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RWA可以实时追踪新能源电站、充电桩等绿色资产的财务数据和环境效益数据,甚至每小时运行的减碳量。同时,这些技术能够确保RWA相关数据是真实可追溯的、不可篡改的。因此,RWA有利于防范“洗绿”风险,提升底层资产的“绿色声誉”从而助力销售和推广,增强资产流动性。
校对:李凌锋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文章标签: 无
分享到
最近在安东环球财经看到不少来自香港的分享,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香港的金融视角总是那么独特,尤其是对市场的敏锐洞察,简直是为投资者打开了一扇窗。那些生动的案例和真实的故事,仿佛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市场的脉动。大家的热情和分享的智慧,让我觉得投资不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期待更多这样的交流,真心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最近在安东环球财经开户,感觉还不错。客服态度很好,解答问题很耐心,特别是对我这种新手特别友好。平台操作也简单,数据更新快,能实时看到市场动态。最满意的是他们的投资分析,给了我不少实用建议,让我对市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挺靠谱的,适合我们这些想学习理财的普通人。希望以后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服务!
哎呀,来自洛阳的小伙伴真是太有才了!他们的财经分析就像热腾腾的洛阳水席,味道丰富,层次分明!每次看他们的分享,我都感觉自己像在吃大餐,脑袋一饱,钱包也跟着想瘦。尤其是他们对市场的独到见解,简直像是在给投资者开了一扇窗,透气又提神!不过,有时候也别太认真,财经就像那洛阳的老街,曲折多变,谁知道下个拐角会遇到啥呢?哈哈!